山海本纪_山内行止篇-美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山内行止篇-美人 (第1/3页)

    君子藏器,美人藏玉。藏而不隐,可以为神。

    「要画美人,得先从理解人的魅力开始做起。」

    记得刚开始和老师学画时,他曾这麽说过。

    那堂课讲的是人物姿态,主题就是美人。

    「人之美,风华千万,但要论本质魅惑,可概分为四个类型。」

    站在摊铺的素纸前,老师看着我们几个学生,拿起平笔缓缓说道。

    只见他侧笔在sE盘上调了一些朱墨,随後在纸面上看似随意的捺出点点腥红,末了再示意我们上前观看。

    「这是人。」

    见我们有些不解,老师笑着换了圭笔,蘸了黑墨边描边说:

    「众生扰攘,庸而素。不显其形,徒具姿态而已。」

    随着笔下墨痕流转,g边、描白,原本看似无意义的几点斑红慢慢转化成一朵绽放的桃花。

    「束发、修容、点绦、画眉,以墨为妆,JiNg致嫣然。」

    最後以浸sE的两支笔杆互击,在桃花上点染少许水痕,原本单调的设sE瞬间便有了些许春雨斑斓的意境。

    「人面桃花红相映,如此,就是美人。」

    老师看着纸上桃花停笔说道:

    「其美,化形於外,在於妆点、在於粉饰、在於服仪。」

    「只要修饰自身,细心打理,每个人都能添上几分姿容,这种美说白了,就是一种持护之美。」

    「以sE为美,其惑在皮,这一惑,我们就称为皮惑。」

    接着老师左右持笔,很快的在原来的桃花旁补上相似花朵,一圈圈的往外画,看着好像花团锦簇,但我们这些多少有些绘画底子的都明白,花再好,没有主从疏密,看起来一样杂驳不堪。

    「明白了吗?若以花喻人,这样虽不落颜sE,但从众,往往近俗,也容易流於盲从。」

    「而且这份明丽很容易被俗世的审美影响,仿似的多了,观感上就缺了灵X,太过份着重表相,结果终是落了下乘。」

    老师说到这还顺便提醒了一句:

    「就如匠人誊摹,重覆的笔墨设sE只能画出一堆样板,走笔而无意,形似而失神,我等落笔前当以此为戒。」

    说完,只见他用手指指缘在画上轻轻一抹,混乱了sE迹,示意此画无当,就此作废。

    「我说过魅惑有四种,皮相之惑是第一种,此惑之美,也是大部份人口中所谓的美丽。」

    「说是美丽,也只是美丽。」

    老师接着挑了枝枯笔,蘸上些许浓墨,斟酌片刻,按着纸面往下重重一压。

    「而第二种魅力,在於骨。」

    话语间,笔锋在纸缘处直撩而上,乾墨彷佛刀凿斧刻,在素面留下一片飞白。

    「骨,指的是风姿仪态,也就是时人内蕴的气质或韵味。」

    老师走笔毫无停歇,随着吐气开阖,一棵枯竹在手中悄然成型,虽没有天地根脚,伸展间却自有卓然意像。

    「以身为竹,动静知节。」

    收袖停笔,寡素的纸面上只有一节枯枝和寥寥几笔竹叶,明明没有多余背景,却能从大片留白间让人感受到一种冷冬萧索中的孤傲自持。

    「若以竹喻人,到了这个程度,看的,就不只是服饰妆点了。」

    「而是连带着起居、谈吐、举手投足间的气度。」

    「这仪态或有天X,但更多的,还是来自後天的教养历练。」

    「这样的人往往秀於内蕴,行止间透骨而出,辗转即是风情。」

    润了口茶水,老师接着说道:

    「我们讲的是美人,谈的是画,在这一境界上,两者其实是相仿的。」

    「绘画常说,先存骨、後丰神,神以骨为基,骨依神做楔。」

    「美人也是如此,深邃幽玄,折节婉转,若水而善柔。」

    「其魅歛於骨,行止生发,这样的美,可算是洗尘之美。」

    「而这一惑,也就称其为骨惑。」

    「以质为美,其惑在骨。」

    「皮惑常见,骨惑却不多见,若要深究,也各有层次不同。」

    顿了一顿,确认我们有注意听後才缓缓说道:

    「这堂我们谈的是美人,是魅惑。」

    「你们需明白的是,画惑入骨,一般来说,就是画师底下美人的顶点了。」

    老师的话让我意外,这就到头了?不才到第二种吗?

    看我们一脸懵懂,老师笑着摇头解释说:

    「就和皮惑一样,虽有各自差异,甚至可以是天地之别,但在本质上并没有什麽不同。」

    「那怕用再怎麽溢美的词藻去形容,画中美人,终究不脱离皮骨这个范围,形意神皆是如此。」

    「这倒不是说人之美以此为限,只是这种美多存於画外,其魅力是无法约束於纸面上的。」

    「同理,所以迄今为止,画上也不存在什麽真正至美之人。」

    抬头看了我们一眼:

    「也许你们觉得可以,也许你们认为总该有那样一幅画,却不知那样立意,已是走了偏锋。」

    「这也是我为什麽要讲这堂课的原因。」

    老师取过笔洗,细心的为画笔净墨去sE。

    「你们初学画时,应该都听人提过画师的三境九阶。」

    「形意神三境,一境三停阶。」

    「白写、顺形、单工、随意、破锋、心到、常在、隐真、神活。」

    「时人常把这九阶b喻为习画时由浅而深的九个阶段,这并非错误,但也不是正解。」

    「要明白,对画作而言,形意神,其实是不可兼容的。」

    「三者兼具,必然三者皆失。」

    信手调整画具的位置,换过一张生宣,如墨的镇尺轻柔的平抚纸面,老师随兴说道:

    「我们画师,拿的是笔,画的,是缺。」

    「不论缺形、缺意、缺神,总要有缺,方能称画。」

    「缺与失不可混为一谈,缺是有漏,失是无序,契意上并不相同。」

    「若说形意神兼备,世间生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