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1章小栓告别阮宁归 (第2/3页)
小栓爷爷良久不吭声,小栓叔叔觉得头皮有些发麻,便又补了一句道:“大哥一贯倔强不听话,这事儿只怪他,倒牵涉不到父亲和咱们家,爸爸不用很担心……” 他话没说完,小栓爷爷拿着用了三十年的军队制搪瓷缸子,朝着二儿子就砸了过去,恨骂道:“别当我不知道你和程平东的那些勾当!你们俩一向联系紧密,你只当我平常奉劝你少和他凑一起是耳旁风!他害了你哥哥你倒很得意,满脑门长的是猪头rou吗!对,只怪他,不怪我,更怪不着你是吗?!我告诉你,你哥哥哪儿都不好,脾气又臭心眼又直,人也不是绝顶聪明,偏偏有一点,你这辈子都赶不上!他娘的有骨气!知道什么叫骨气吗!你穿着国家给你发的衣裳顶着这身皮囊你有骨气吗!啊?你知道这次地震死了多少人吗,你知道大家都在心心念念盼着绿衣裳吗,你知道你哥哥的一个师为救援争取了多少时间又救了多少人吗?国难当头啊,你还自鸣得意,众人皆醉你独醒!心眼儿脏!脏透了!当老子的替你臊得慌!” 小栓叔叔吓傻了。他从没受过父亲如此严厉的斥责。 小栓爷爷喘着粗气,缓了好一阵子,才道:“把阮静从美国接回来,老子的孙子不该在那里!有这点儿钱还不如捐献灾区,多救几条人命!” 小栓叔叔阮敬水二十岁结婚,二十一岁生了长子阮静,如今十四岁,正在美国读初中。 他大气不敢吭,只是点头。 小栓爷爷姓阮,他十五岁参军,二十岁为自己改名阮令,意为告诫自己,军令如山。 阮令生两子,敬山和敬水。 敬水两子,敬山一……女。 小栓是个女娃。 当时为了避阎王,消灾的先生连性别都要求家人混淆。 阮敬水默默退出书房,阮令却失望得眼角藏泪。 他说:“你……不行。” 阮敬水握紧了手。 七月八月皆是暑假,地震带给国民的鲜血淋漓的伤口仿佛永远不会好了,却又伴着时间渐渐平息,九月又开学,阮家两个孩子都要读二年级了,阮令颇平静地对暨秋说:“小栓名字改回来吧,我瞧她都好了。” 张暨秋快哭了。小栓小时多病,便一直没定学名。当年公公说了,孙辈的名字都从“致敬中国”中取,大孙子先生,喜静,便取了静;二孙子顺了致,到了下一个,应叫“阮中国”了吧。 这叫什么名儿。 阮奶奶欢喜地抱着小栓,笑道:“阮中国,多俊的名儿。” 小栓“啊”一声:“你叫我啊,奶?” 阮爷爷淡淡一笑:“是阮宁。宁静致远的宁。” 她不过是个女孩,却排在两孙之前。 众人脸色骤变。 小栓懵懵懂懂地从张小栓变成了阮宁,夜里偷偷擦了几回泪,心道这名儿着实不爷们,读了二年级,还如何大杀四方震慑众人。 十月,园子里的孩子们都掀起了骑“好孩子”童车的风潮,阮爷爷给俩小孩各买了一辆。阮致学得快,很快就卸了两个辅助轮,小栓骑得歪歪扭扭,最后却还带着一个轮儿,上学时候吭吭哧哧,整个身子还是往辅助轮一边倾,梗着脖子,吃奶的劲儿都使出来了。 每次骑着独轮儿童车迟到,桀骜不驯地罚站在二年一班的门口,是她,是她,还是她。 小栓改名为阮宁,从一年级升上来的老同学依旧喊她小栓,没人觉得她不是张小栓,没人觉得她不是男的。 事实上,她比一整个学校的男生都要像男的,比如同桌林迟,林迟一贯被她认定为没有男子气概,像个小娘皮。 二年级开了学,二人莫名其妙地又成了同桌,而宋林和阮致同桌。宋林、阮致和小栓三人玩得死铁,小栓那样心眼直脾气坏的,反倒让宋林和阮致这样心眼多的孩子觉得容易把控。换句话说,他们未必能从彼此处讨得什么便宜,但是却能从小栓那里得到最慷慨的馈赠。而因着这馈赠,他们也心甘情愿对小栓好点。 小栓则是雨露均沾的类型,跟谁都能玩一玩、闹一闹,宋林和阮致对她推心置腹当成知己并且是唯一的知己,小栓对大家却是一样的感情,好时推心置腹,气时打捶一通,未有谁特殊。这是她没心没肺惯了的缘故。 脑门上写着“我很牛”的同桌林迟最近有些蒙。 他发觉了一件事,这件事令他有些费琢磨。 小家伙有点闷闷的,回家同奶奶说了,奶奶揉着这孩子毛茸茸又柔软的脑袋,心想孩子们的岁月倒是真可爱。 “她这样,不叫变态。”林奶奶定性。 林迟叹气:“可她这样好奇怪。明明是……却一直以为自己是男孩。” 林奶奶微笑:“林林,你很关心她。” 她昵称孙儿林林,从不提及“迟”字。 林迟翻开了英语词典,不再继续这个话题:“大家都关心她。” 因为她是坏孩子。她出格的举动是那些被禁锢着的孩子在循规蹈矩的学校中,唯一的乐子。 窗外的黄瓜爬满了藤,再不吃,便真要变“黄”瓜了。他小心摘下几根,用干净的手绢包着,第二天清晨送给了小栓。 他睁着圆溜溜的眼睛看这坏小孩“咔嚓咔嚓”地咬着,感觉才算稍稍还了坏小孩时常给他带点心的善意。 莫名想起在乡间参加婚礼时听到的一首俚曲,又觉不对。 他记性一贯太好。 我抱一采韭,送你半坛酒。 因韭从你来,故而才舍酒。 明晨厨间韭,明夜烛台酒。 酒浓韭亦浓,铺盖连理红。 十一月时,期中考,小栓数学第一次考了一百分,甭说别人不信,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