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杀神王爷-赈灾王妃 (第1/1页)
秋末,成烨领兵边关。 次年春,七王封地颍州冬春雨雪不断,雪患严重,地方官员满纸垂泪,直言路有冻死骨。 七王爷镇守边关,心有余而力不足,七王妃成瑜请纸赈灾,帝允。 次日,七王妃归宁瑞王府,两府阴云密布。 五日后,王妃携王府亲卫启程颍州。 成瑜先行发函,询颍州太守清道,至于他带来的一行人,兵强马壮,护卫人数较之物资也不逞多让。 大盛富庶,物产丰沛,只是这文武失衡,行兵羸弱,自宋老将军后,能提得出口的武将仅成烨一人。 身为皇太子,本不应远行边关险地,奈何帝王不喜。 宋家仅剩一个外祖还能带一带成烨,宋老将军求了这一恩典,将成烨带离京城,后来宋老将军致仕,宋家仅剩成烨一人驻守边疆,直至,他腿疾回京。 这个中弯弯绕绕,一时半会儿理不清楚,可随着宋家祖孙二人退场,大盛在战事上犹如打碎了脊梁骨,节节败退。 记得那年也有很大一场雪。 今时今日,隆冬季雪封路,高二尺有余,难以洒扫,孤零零的官道铺了土,车队仍是行进艰难。 成瑜下了马车,与官兵一道推扶车马,车轴在道上留下印记,又被行人零散脚步踩乱,隔着厚靴成瑜都能感觉到雪冷,这般大雪,百姓又当如何生活。 成瑜抵达颍州后,第一时间召集当地豪绅商议筹粮赈灾,官府会以正常市价收购。 他自己也带了些东西来,但比起受灾范围,远远不够,必须得寻求帮助才是。 豪绅原是不愿的,太守原先就跟他们谈过生意,他们地头蛇做惯了,自然坐地起价。 毕竟,死些灾民,跟他们这样的豪绅有什么关系。 佃农不够,再招就是。 可成瑜不同,虽说他是皇室血脉,强龙不压地头蛇,但,他夫婿是成烨那杀神。 大盛谁人不知成烨屠了蛮族满城,连同族都不放过,纵火烧了疫城。 这般凶神恶煞之人,若是杀个回马枪直奔颍州来,别说他们收不着成瑜那二两白银,怕是人头都得双手奉上。 多番思量之下,豪绅们也只得应下,开仓放粮,赈济灾民。 “哎,你说,原先应了太守大人多好?”胡姓豪绅愤懑不平,太守开价可比成瑜高得多,成瑜这出价,看似正常,但在灾年,他跟打劫有什么区别。 “我怎知上头会派皇室子弟下来?”原先组织豪绅们沆瀣一气的豪绅也十分闷燥,“七王爷不是久居京城从不理会封地么,谁知王妃会来?” 他们的算计落了空,也只得捏着鼻子忍下,这大盛,千惹不得万惹不得的便是七王爷成烨,杀神一个。 成瑜近来头疼得厉害,他一来,颍州下行的郡县折子有了递处,单是阅后批复都要耗去他大半时间,为数不多的散心也唯有,观官府与地方豪绅大族施粥。 颍州湿绵绵的雨不大,却是细密,叫冬雪久落不化,维持了天气严寒。 成瑜行过受灾区域,他抵达颍州第三日,开放皇室行宫及园林,允许平民百姓伐木取暖。 此举一出,京城参他的折子怕是要摞起来跟成烨的不相上下。 当真是夫妻同心了。 成瑜苦中作乐。 开放粮仓赈灾后,三月初,天气稍霁,成瑜推行召令,以工赈灾,逐渐恢复颍州地区劳作。 他在颍州待的越久,眼下青黑愈发重,可想要一切恢复以往,短时间内是好不了的。 成瑜之果决,手段之风行雷厉,实践之效用,都不影响他又被参了。 母亲寄来的家书提点了他注意身子,莫要挂念不相干的。 成瑜确实不在意,他仕途已断,参他陛下还能赐他个满门抄斩不成? 那陛下怕是要提剑抹了脖子做个表率才是。 成瑜思及此,不觉失笑,他怎么学了成烨那土匪行径。 再说这是成烨封地,行宫园林都是成烨的,他作为当家主母,处置这些东西有什么问题。 成烨离京前曾请旨他代行王爷职权,否则成瑜也不会如此轻易到颍州来。 成瑜思来想去,他没哪儿做错。 至于和成烨通的信件,他二人相隔太远,都要月余才能通一封信,这来回辗转,信件毫无时效性。 成烨提了一嘴边关摩擦不断,冬月前蛮族已经劫掠过边城百姓,如今开春,他要报复回去。 后来成瑜就很少写信了,他不想耽搁成烨正事。 各有各的忙处,又何必时时纠缠在一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