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下东宫(h)_迢迢千里思吾君,我佛身前求三愿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迢迢千里思吾君,我佛身前求三愿 (第1/1页)

    千里之外的战场,两军对垒。

    哈达布坐于马上,长刀指向对面,语气嚣张:"原是个粉面书生,太子殿下,养尊处优惯了,莫要拿不起枪才是。"

    说完,带着身后部下笑得猖狂。

    宣瑾听了亦不恼怒,笑不达眼底道:"北蛮王倒是生得魁梧,不过又有何用?当年老北蛮王亦是极其魁梧,不还是降于孤的父皇?"

    "你!"哈达布被戳到了痛处,阴狠地狞笑一声,"好一个口出狂言的小子,那今日爷爷便让你知晓知晓,我哈达布是谁!驾!"

    北蛮大军一拥而上。

    宣瑾举起缨枪:"将士们,随孤杀敌!"

    "杀!"

    ……

    自此,陛下坐镇京中,太子殿下御战杀敌。

    然,这个中相思只有当事人自个儿知晓。

    太子殿下离京的第一个月,宣策时常在御书房批阅奏折到深夜,福成海要提醒多次才会回宫就寝。

    太子殿下离京的第二个月,宣策偶尔会发呆出神,瞧见不知从哪个宫里跑出来的猫儿也要注视良久。

    太子殿下离京的第三个月,听闻早朝时又有个别大臣被贬入狱,这回连下头那些小官儿也遭了殃。

    太子殿下离京的第四个月,宣策于万安宫偏殿发现了一个上了锁的长匣子,他极轻松地开了锁,从里头取出一个卷轴。

    他想也未想便打开了,然后,愣在原地。

    上头画了一幅画,那画上之人卧于榻间,红衣略显凌乱,珠钗半斜,挑唇轻笑,美且艳。

    无可厚非,这全然是一副女子装扮。

    可,那张脸,却实实在在是……他自个儿的模样。

    ……

    后来,京中又是一年冬,此时距太子殿下离京已足足有半年之久。

    前线派人传来捷报,先前被北蛮抢去的城池已被尽数夺回。

    景朝中人自然喜不胜收。

    是夜,那白日前来报信儿的驿卒又被传唤到御书房。

    他将一封信自怀中掏出而后双手呈上。

    福成海上前接过交于宣策。

    宣策拆开信封,映入眼帘的不是信纸,而是一张巴掌大小的花笺。

    那花笺颇为精致,上面印着梅花,隐隐有梅香扑鼻。

    中间是宣瑾写给他的话:迢迢千里,甚思吾君。

    那飘逸的笔锋同宣策极其相似。

    宣策看着那短短八个字,非常合时宜地想起,京中女子多以花笺……赠与心上人。

    于是,帝心甚悦。

    接着,他又问:"太子殿下如何?"

    那驿卒道:"太子殿下尚可,只上个月同那北蛮王亲战时遭了暗算,被一箭射中左胸,好在太子殿下吉人天相,怀中的玉佩替他挡了挡,箭入不深,眼下已并无大碍。"

    宣策却是皱了眉,冷声道:"中了箭?为何无人告知于朕?"

    "这……"那驿卒有些为难,"是太子殿下说待伤势好转些再,再告知您。"

    宣策依旧脸色不甚好地垂着眸子,手指敲在案上。

    半晌,他摆了摆手:"……朕知晓了,下去罢。"

    "是。"

    待那驿卒走后,宣策瞧着手中的花笺,若有所思。

    竖日早朝,前来上朝的文武百官皆被人拦在了宫外,不让进,亦不让走。

    众人你问问我,我问问你,皆是不解。

    不过未多时,宣策就带着福成海和栾九走了出来。

    他看着他们慢条斯理地笑道:"真是辛苦爱卿们等候了,听闻那红莲寺极为灵验,今日不上朝,诸位便随朕一同前往,为我景朝的将士百姓祈福祷告一番。"

    话落,不去问他们同意与否,兀自上了马车。

    诸位大臣面面相觑,皆从彼此眼中看出了不可置信。

    怎么陛下他……也开始信这个了?

    然,他们屈服于威严之下惯了,即使难以置信亦无人敢言无人敢怒,只能认命地坐上自家马车跟随其后。

    而红莲寺已得了信儿,方丈带着人早早地清了场在寺外等候。

    见人到,老方丈双手合十:"阿弥陀佛,贵客到来,蓬荜生辉。"

    宣策微微颔首:"方丈言重了。"

    老方丈笑了笑。

    "请贵客随我移至大殿。"

    一行人跟着老方丈走到了烧香拜佛的大殿内。

    有小僧弥为每人递了一炷香拿在手中,随后帝立而众人跪。

    宣策将香奉于额前,虔诚地合上眼眸。

    我佛在上。

    一愿,愿以帝王之身,祈求吾之将士平安,吾之臣民安乐。

    二愿,愿以慈父之名,祈求吾儿宣瑾,健康喜乐,顺遂无虞。

    三愿……

    三愿,愿吾有幸,活得长久。

    愿我佛应允。

    宣策求了三愿,只有最后一愿与自己有关,却是为了宣瑾。

    许久,他朝着前面拜了三拜,将香插在了香炉里。

    身后诸人依次上前。

    而后,等宣策带着所有人踏出大殿时,那多日未见的赤日竟从云层里冒了头,照在众人身上,暖意阵阵。

    老方丈笑道:"阿弥陀佛,此乃祥兆啊。"

    宣策感受着头顶日光的照拂,唇边带了笑意,真心且愉悦。

    "如此,便借方丈吉言。"

    后来,前线战事愈加紧张,两军你来我往,势要拼个你死我活。

    景元万佑二十二年春,前线终于再次传回捷报,北蛮王重伤,北蛮节节败退。

    太子殿下带着将士们一鼓作气,乘胜追击。

    同年夏初,北蛮王哈达布于北蛮边界被一枪斩于马下,北蛮将士降者留,不愿降者就地杀。

    此战,大捷。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