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人妻_台中遇见桃花源之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台中遇见桃花源之4 (第3/3页)

   「由陈大哥当关主,我们就安心了。我们会去邀请他。还有一个问题想跟你讨论,我们在思考,这一关要不要将男、nV学生分开?因为我们怕男nV混合一起发问,nV生会不好意思讲。」

    「你在读国中的时候,会不会想知道男孩子对X的想法有哪些?」

    「会啊,那时候我就很想知道男生为何会想要偷看nV生的卫生棉,把我们惹的哇哇叫。」

    「对啊,我相信参加光yAn营的nV学生一定跟你有一样的疑问。」

    「好,我知道了,男nV生一起闯这一关。」

    她还鼓励她们这一关的上课氛围很重要,要让学生有信任感,能放轻松地发问。

    「我想到了,可以挪开桌椅,铺地垫,放一些抱枕,像我们百合之家的团辅室一样。可以有点心吗?」

    「有何不可!」

    说实话,红云喜欢这样相互讨论的工作方式。她刚到台中工作时,每每与陈大哥讨论,他总是会提出「为什麽?」那时候她还以为是陈大哥不信任她,後来他观察到陈大哥和每个专任讨论工作时都是这样问。

    有一回,她问陈大哥:「陈大哥我发现你跟我们讨论工作的事情时,常常问为什麽?,你这样问的用意是甚麽?」

    「我希望你们有清楚的做事理念,要明了自己做事的核心价值。我相信每个人做事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假如你能清楚知道,那你在带领义辅员时,才能清楚的阐述自己的辅导理念。我希望你们在工作时,不仅是付出,还要有所成长,就是要在助人中助己,因为谘商辅导的工作本来就是要人成长的。」

    她很感谢陈大哥用这样的方式培养她思考自己的工作价值观。只是这种苏格拉底式的诘问法,让人有压力。她觉得陈大哥X格偏向理X,而自己是属於重感觉的人,因此陈大哥的诘问法并不适合她采用。以前在广告公司是威权式的工作模式,来到台中她喜欢和同事或义辅员用讨论的方式来谈工作;她期待的G0u通方式是能坦诚讨论,每个人说出自己的真正想法,透过不断的讨论找到可行的方法。她认为辅导的倾听、同理、澄清、自我表露等等技巧就是现实生活上与人G0u通的最佳方法。

    有一位非常资深的小学校长的义辅员与她讨论有关辅导时,他说:「我认为我们在辅导中心所学的辅导智能或技巧不只是运用在服务个案上,更应该生活化,就是运用在自己的工作和家庭里面,让自己的生活更圆满。」

    她相当认同他这种想法─「辅导生活化」,而且也真心去实践这个理念。

    「辅导生活化」的概念,她也用在筹备光yAn营队上。当她出席负责生活的总务组筹备会议时,提出一个建议,营队进行期间能否用甚麽方式给予工作人员情绪上的鼓励与支持?最後总务组挪用团T辅导常用的「心情温度计」,她们为每位工作人员设计一只纸制的有刻度的心情温度计贴在墙上,让工作人员去标出自己当天心情低落或开心的刻度,当总务组人员看到有人心情低落,就会派出年轻组员前往慰问。「心情温度计」发挥工作人员散播Ai的JiNg神,相互支援,让营队工作人员情感更凝聚,获得大家的肯定。

    光yAn营队让她非常感动,她看到义辅员每个人都发挥潜力去设计课程,并用活泼、有趣、有创意的方式执行,让整个梯队充满年轻人的气息。她觉得这营队是她在台中辅导中心打下最佳的句点。

    她向陈大哥提出离职的原因是她想专心准备辅导研究所的考试。她虽是中文系毕业,因为已经有两年以上的谘商辅导工作经验,有工作证明就能参加辅研所的考试。

    「你要考研究所,很好啊!可以不必离职,只要上半天班,半天回家去看书。」陈大哥一向就很鼓励同仁考研究所进修。

    「这样不好吧,太特权了。」她说。

    「不会啦,又不是只针对你,算是资深专任的福利,你先试试看。可行的话,就成为常态X进修方式。」陈大哥不Si心地游说。

    「不要啦,这样我会不好意思,无法专心准备考研究所。」她离职的心意已决,拒绝陈大哥的提议。

    不久之後,陈大哥骑摩托车撞到路人,同事跟红云说是因为她要离职影响到陈大哥心情恍惚才会出车祸。这让她很内疚,但也动摇不了她离职的决定。她觉得自己是一个简单又重情感的人,真的不适合在复杂的「机构」上班。辅导中心的人同质X很高,是个工作环境单纯的地方,复杂的是楼下的劳工组与学校组。由於辅导中心属於青心团,因此也受楼下执行长管理,每周有一次同仁会议,每次都很形式化、很无聊,她便提议应该改进;执行长接受她的提议,决议由陈大哥与她讨论提出改善方法。她门设计读书会、电影赏析方式,结果引起楼下同仁的反弹。另外,总部定时会派人来审查工作,辅导中心的专任都得参加,当总部的高层人员询问大家的意见时,她便会直接地发表自己的想法,通常都是具有批判X的建议。由於她这种直接发言的方式,事後她才知道楼下的同仁私下封了她一个绰号:「小辣椒」,说她是属於放Pa0型的人。这种不坦诚的人际关系让她觉得很不舒服。

    家人对於她要离职多感不解,她们都觉得辅导员这份工作很bAng,看她也做得很有成就感。其实义辅员知道她要离职也感觉很突然,但对於她想专心考研究所又大都支持。

    她是带着非常舍不得又不得不的心情离开。她很喜欢辅导中心的同事与义辅员们,也喜欢辅导服务的工作,但是她自知分离的时刻到了。

    她是真心喜欢且X情适合当辅导谘商者。从17岁起,高二,她就在找寻生命的意义。27岁进入谘商辅导工作,她觉得这是一份有意义,己利利人,己达达人的志业,终於找到自己的生命意义了。她想回台北好好准备谘商研究所的考试,若考上,读完就去台东教书,当一位辅导老师,在东部为学生付出她所有的热情与Ai。她会是一位好老师。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