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赵瑗春心正是芭蕉叶3 (第2/3页)
捻也没有说错,也许是因为大病的缘故,蒲勒比meimei习捻要矮小瘦弱得多,导致习捻每次做依偎她的动作时都很奇怪。 赵熹同意了。 车帘被掀开,赵瑗扶着赵熹下车,这座被习捻亲自点名的佛寺在街北,是一个很奇妙的构造,因为它建立在一条弯弯曲曲的小巷子里,寺墙也跟着来回转来转去,并不像正经寺庙那样庄严,反而有一种迷宫似的意趣。 赵瑗抬头一看,上面正写着三个鎏金大字,“铁塔寺”。 习捻拉着jiejie的手,走在前面,春风吹起她们臂弯间的披帛,像鸟的两只翅膀,没有翻译,她们对赵熹作了一个“请”的手势。 赵熹勉强笑了笑,对赵瑗说:“拜佛不可无供奉,你去旁边买一些香花蜡烛吧。” 赵瑗盯着他:“官家,臣不进去吗?” 赵他笑了笑,摸摸赵瑗的头发:“去吧,不用在这里。” 两个女孩先行一步跨进了寺庙,这座寺庙并没有什么香客,反而戒卫森严,阴沉沉的宝殿吞没了三个人的背影,赵瑗转头离开了。 一旦遭逢乱世,佛教就成了必不可失的信仰,这里作为建康最中心的街道自然少不了香花宝物,赵瑗一路走来看见了好多家售卖佛教用品的店铺,但都没有管,只是一直往前走。 赵熹并不是要他去买供奉,而是想要支开他,这只不过是一个委婉的借口。 因为那并不是一座普通的佛寺。 铁塔寺,是元懿太子赵敷的攒所,临时安葬的地方。 这两个女孩究竟是故意还是不小心的?从否决赵熹的提议开始,一环接着一环引赵熹去铁塔寺,那里葬着赵敷,连赵瑗都知道,赵熹怎么可能忘记? 可,她们去赵敷的葬处干什么?她们又不知道…… 她们不知道吗? 赵瑗想起昨天晚上的对话,赵熹说完自己是逼于无奈才离开女儿的时候,翻译还没来得及说话,这两个女孩就作出了回答。 她们懂汉语! 怪不得她们的女真话那样别扭,赵瑗听不懂也就算了,赵熹为什么也听不懂——赵熹曾经出使过金营,在那里待了快半年,怎么每句话都要通过翻译? 即使乌珠对宋朝再有意见,也不可能不让女儿学习汉语,灭宋以后,女真人汉化速度一日千里,如果不学汉语,简直无法在贵族圈里抬头,连基本的知识都学不到,毕竟女真族的文字才发明不到五十年。 来不及多想,赵瑗赶紧往回走,走着走着他开始跑起来,如果这两个女孩懂汉语又知道自己身世的话—— 她们,会恨赵熹的。 铁塔寺巍巍庄严,少女的声音隐隐传来,果然是最标准不过的汉话。 “你看,他的酒窝像你。”是蒲勒的声音,沉沉缓缓,“都在右边。” “他的眼睛像你。”是习捻的声音,尾音上扬,“他的头发好软,你闻一闻他身上的味道,好香呀。” “香么,我怎么觉得没什么味道?” “是香的呀,我小时候一直在找这个味道,原来是他身上的。啊呀,看来他小时候是抱着我睡觉的。”习捻得意极了,“他肯定更喜欢我。” 沉默了一会儿,蒲勒的声音传出来,一种反击:“他也没要你,喜欢什么,把他放下,我们走了。” 习捻很不满意:“我当然知道要走,但,你这么说就没意思了!你别把他扔地上呀,怪凉的——我是说,地上这么凉,要是把他提早冻醒了,我们都跑不了啦!” 窸窸窣窣的一阵响动,大概是她们在搬运赵熹,蒲勒说:“走吧。” 过了一会儿,习捻传出声音:“哦,好。”她的声音有点低,脚步声离赵瑗越来越近,然而习捻忽然哭出了声音:“我可以再亲他一下么?” 蒲勒顿了顿:“这么舍不得他,你就留在这里好了,做他的儿媳妇,然后叫他‘舅舅’。做宋朝未来的皇后,” 习捻大声道:“我不是这个意思,我只是——”她哭起来:“你当我没说过这个话行不行?我们现在就走!” 门被撞开,习捻满脸泪痕,拉着jiejie的手冲出来,和赵瑗撞了个面对面:“啊哟!”习捻吓得往后退一步,连连看他身后有没有侍卫,也不知道他听见了多少,索性蛮横喊道:“让开!” 赵瑗透过她俩的肩膀往后看一看,赵熹垂着头,被扶坐在椅子上,看起来只是晕过去了。 他没有让开,蒲勒的声音响起来:“都怪你在那里拖延。让我和他说。” 习捻以为赵瑗是刚刚才来,如果不是她在那边要把赵熹扶到椅子上坐,又磨磨蹭蹭地要多待一会儿的话,她俩早就离开了,也不会撞见赵瑗,于是理亏的让开。 蒲勒的汉语非常标准,她向赵瑗行了个礼,并且没有像meimei那样咄咄逼人:“赵瑗,你想要娶我们其中的任何一个吗?” 赵瑗没想到她问问题这么直接,下意识摇了摇头,蒲勒点头道:“我们也没人想要嫁给你,这一切都是赵熹的自作主张,我们要回到金国,回到我们父亲的身边去,请你放我们走,这对我们双方都好。”她显然不仅汉语精通,对汉人的文化也很精通:“我听说你是宋朝太祖的后裔,和赵熹的血缘已经很远了,如果不是因为他没有亲生的儿子,你根本不可能有今天的地位,但你有没有想过,我们俩是赵熹的亲生女儿,如果你和我们中间任何一个人结婚,生下小孩子的话——” 这个婴儿会成为赵熹的亲外孙。 “到时候你还有什么存在的必要呢?” “我听说他至今没有认你当亲生的儿子,这是为什么呢?请允许我告知你,他每年都会和我的父亲在这里见面,对我父亲摇尾乞怜,祈求他,大金国的英雄,让他怀孕,赐给他一个孩子,以取代你。我想,放我们离开,对我们双方都好,是一笔合算的买卖,你只要从这里出去,假装没看见我们就可以了。” 赵瑗没有动,这种离间计并不高级,就算他立刻和这两个女孩结婚,又立刻生出一个小孩,等小孩长大,赵熹都多大了?稳定的继承人是国家的根本,他根本没必要除去赵瑗,反而因为这个孩子保护赵瑗。 和这两个女孩成婚是百利而无一害,虽然赵瑗不愿意。 他为这两个女孩阐明利害:“官家待我如同亲子,我视二位如同亲姐,婚姻之事,尚可转圜,可二位如果要就此返回金国,恐怕不好——不然,乌珠为什么要把你们送来建康?” 这女儿又不是第一天生下来,为什么早不见、晚不见,偏偏是这一刻?赵熹不是第一次闭关,又为什么不早不晚的,杨佑和秦枞在此时异动? 赵熹说“这是最后一次见乌珠,只为了接回女儿。”想必不是假话,把女儿送来建康,送到宋朝,是赵熹和乌珠之间商量好的,不然乌珠也不会抛下女儿们先走。 乌珠膝下只有这两个女儿,轻易间怎么可能放弃?除非金国风雨欲来,他害怕政变——他自己上位的时候,把完颜家不少人杀的绝嗣灭种,自己要是一朝翻船,估计也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别人逃无可逃,可两个女儿倒还可以来宋朝避难。 赵瑗不让开也是因为这个,他并不想和她们成婚,可她们是赵熹的女儿,赵瑗如果放她们送死,未免对不起赵熹。 赵瑗都能通过蛛丝马迹猜明白的事,蒲勒和习捻自然不会不知道:“阿爹怕我们出事,把我们送来赵熹这里,我们知道。可我们宁可跟着阿爹死,也不要和赵熹在一起。既然他当初把我们抛下,现在认我们干什么?——哦,我差点忘了,他没有认我们,他是我们的‘舅舅’。” 两个女孩对视一眼,笑起来。 赵瑗道:“两位jiejie生下来的时候,恰逢我朝大难,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