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七章 规划高陵  (第2/2页)
加上第一年积累技术的整合,李泰相信自己明年的收成绝对会非常的惊人。    “毕竟明年可是历史上少有被记载的大丰年,粮食价格跌到米斗三钱的时代!”    李泰心中想着,自己无论如何也要蹭上明年的天气。    到时候,粮食直接从每亩一石上下徘徊,攀登到两石,到时候就说自己农业学府学员的技术高超,谁又能够反驳了!    “总而言之,有农业学府的学员在,我并不担心在农耕上的事情!”李泰认真道。    “那下个问题就到了人口方面了!”马周见李泰不担心,却也没有多说什麽。    大不了自己工作的时候辛苦一点多多劝课农桑,让百姓们尽力耕田也就是了。    李泰认真道:“嗯嗯,想要让当地百姓安心生育,至少要让他们感觉到安稳无忧!    当然,我们也要进行鼓励,不过这件事情需要循序渐进进行,这要长时间才能见效的。    与之对b,我觉得我们可以打那些流动人口的主意!”    “流动人口?!”听到李泰的话,马周皱皱眉头。    “嗯!”李泰点头道,“人口这件事情首先要做得就是要把我们现在的人口编辑入册。    我不想要知道户,而是要JiNg确的知道高陵县每个人!”    “虽然我们高陵现在暂时没有豪族,但时间若是久了,怕是很难做到!”马周皱眉道。    “没事,每年让农业学府的学生来替代官员,每年对整个高陵县进行普查一次就好!”    李泰简单道,“尤其让外地的学生做,本地的学生监督,并且成果计入学分。    若出出错了,则举报的本地学生获得学分,所以至少在人手上绝对足够。”    “这个看起来好像在模拟清量田亩!”李泰的话语一出,马周马上反应了过来。    说实话,这种直接拿学员这麽的用法,马周还真的是没有见到过啊。    只一县之地用农业学府学员进行全面普查,马周感觉李泰准备的还真充分啊!    “就在清量田亩!”李泰看着马周神采奕奕的样子,也知道自己不可能继续装糊涂下去。    毕竟以马周的才智,纵然因历史局限X一时没想到这些学子的真正用途,但这种事只要稍稍冷静下来想一想,相信马周马上就会明白李泰培养农业学员的真正目的。    所以,李泰对马周摊牌道,“我记得我一直有说过的吧。    农业学府的学生培养出来是为了成为贫农代言人,等找到机会让他们成为当地的农官。    从小的方面来说,那就是传播从农业学府学习过去的农业知识,增加田亩产量。    但真正目的,是希望他们能与朝廷形成配合,加强朝廷对基层的掌控力度!”    听到这话,马周看着李泰的目光迥然一惊,马周突然站起来对李泰鞠躬:    “马周愿意效犬马之劳,协助大王完成这个计划!”    李泰目光瞥了一眼在不断做记录的白鹤,连忙上前把马周扶起,“这般正式做什麽!”    李泰摇头道,“这也不过只是个设想,想这设想实现,需要十年二十年,甚至更久时间。    甚至到底是不是真有用谁也不知道,就先这麽执行下去吧。等将来,再说这计划!”    马周正sE说道,“如此计划虽艰难无b,却乃是堂堂正道。    哪怕世家知道这农业学员用处,但只要他们的田亩还想增产,那他们就必须要接受学员。    而这些学员每到一处,那他们就会成为朝廷的眼睛与耳朵,帮朝廷看清楚底下的百姓。”    李泰不在这个问题纠结,而是继续的说道:    “完成了人口普查,那就能想办法x1收人口进入到我们县城。    如果是流民则需要为高陵工作,为县城修桥铺路,贡献劳力後才能被允许加入。    另一种是落榜举子,只要愿意在高陵落户的,那我们便让他们落户,并帮他们解决掉住房与工作问题,毕竟农业学府的永远都是缺少教师的!”    “那麽接下来就是赋税徭役了!”马周不由按按太yAnx道,    “今年我们不需要太担心,且不说这县城是去年才是大人努力修建起来的,按惯例一般都会免除第一年的田亩税负。    当然也因为开垦的第一年也种不出什麽好东西来,朝廷也不会把这一口救命粮食给吃了。    但税赋可免,徭役却未必能免,等今年农闲时,说不定朝廷就会来要人充当徭役了!    不论朝廷有没有派发徭役,我觉得大人都要做好准备。”    “徭役……”李泰听到马周的想法,思索了一会儿,道,    “我是这麽想的,你能不能算出我们需要多少的人需要服徭役。    我打算直接组织一批人让他们专门负责县里徭役。    而其他不想要充徭役的人,只要交笔钱或者一份绸布,就能够让他们替代徭役。”    “大王放心,租庸调制北魏以来便有,而且我大唐开国便按照此制度而行!”    1    马周笑笑道,“大王不懂此事也正常,大王单凭思量便能想到此法,真乃甘罗之才!”    李泰知道唐朝的租庸调制相当出名,但真没有想到这东西居然在北魏就有了,还以为这东西是到了李隆基的时候才真正发展起来呢。    不过李泰也从容道,“既如此那我也不再多说什麽,不过那支服役队伍,需得加入懂得计算的人才才行!”    “服役之人只要苦力就好,为何还要加入计算的人才!”马周听到李泰的话语疑惑道。    “因为唯有计算清楚了工程的总量,计算好每天g多少,多久能g好,剩下来的时间便是属於这些百姓的,唯有如此,这才能调度起百姓的积极X。    否则让他们浑浑噩噩的服役,这不就是让他们混日子嘛!”    李泰摇摇头,习惯了现代化的九九六和零零七的节奏,在古代这种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节奏实在是让李泰看不上眼。    这样的节奏,怎麽可能让华夏再次成为基建狂魔啊!    自己将来还准备制造奇观的,真靠徭役怕不是要被骂成昏君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