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政王令朕宠罢不能[穿书]_摄政王令朕宠罢不能[穿书] 第30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摄政王令朕宠罢不能[穿书] 第30节 (第2/3页)

慢慢变得清明开朗,好像有种漫步云端,冯虚御风的飘飘欲仙之感。

    一曲弹完,沈映睁开眼,感激朝凌青蘅点了下头,“多谢凌公子为我弹奏这一曲,凌公子应该是信道之人吧?否则以你的年纪,应当弹不出这《逍遥游》里的境界。”

    凌青蘅爽快承认:“赵公子好耳力,的确,因为凌某自幼体弱多病,父母便把我送入道观养病。”

    沈映摇着扇子,装作漫不经心地用言语试探凌青蘅:“既是信道之人,那应该超然物外,远遁山林才是,又为何入这红尘里来?”

    凌青蘅微笑道:“心若有所牵绊,即使世外也不能得到安宁,心若自由,即使身在红尘,也无人无物可以束缚。”

    沈映深以为然地点头,“说得好!是红尘还是世外,只不过是人的一念之间,只要心无羁绊,又何必分红尘世外?这才是道法自然。”

    “没想到今日竟能在此遇到赵公子这样的知己。”凌青蘅看向沈映的眼神里,带了些赞许,问,“那不知在下弹完之后,有没有让赵公子心中的忧思消散一些?”

    “心情是畅快了一点,但不瞒你说,我的烦恼,用道家的那一套,解决不了。”沈映无奈地苦笑了一下。

    凌青蘅起身,拿起后面石桌上煮着的茶,倒了两杯茶,端给沈映一杯,“赵公子若不想说,凌某也不会强求,但凌某坚信,凡事只要遵从本心便可使心得到安宁。”

    沈映心里还忌惮着凌青蘅,只是将茶端在手里,并没有喝,“那若是会有人因你的决定受到伤害怎么办?”

    凌青蘅负手立于凉亭下,长身玉立,舒跑广袖,像个谪仙一般:“那就要看,你的决定是对大多数人有利,还是对少数人有利。我曾经听过一个故事,一人骑马疾驰,马受了惊无法停下,行至一岔路口,左边是一七旬老妪,往右是一名身怀六甲的孕妇,你觉得那人该如何选?”

    “若是实在无可避免,那我应该会选往左,毕竟右边相当于是两个人。”沈映想了想,抬头问凌青蘅,“换作是你会如何选?”

    “我与你的选择一样。”凌青蘅淡淡道,“如果做出一个决定注定要伤害到某些人,但却同时能让更多的人收益,即使是不义之举,也可行得。”

    听完凌青蘅的话,沈映心中豁然开朗,打仗并非他本愿,但若是能换得边境安宁,保卫大应疆土不受侵犯,那一些必要的流血牺牲也是值得的。

    沈映想明白后,站起来又朝凌青蘅做了个揖,“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今日多谢凌公子为我解惑了!”

    凌青蘅扶起他,谦虚道:“赵公子客气,我也是随便一说。”

    沈映不禁仔细看了凌青蘅两眼,心想这个凌青蘅,言谈举止都很脱俗豁达,实在不像是一个用心险恶之人,那他进宫的目的又会是什么呢?

    已入夏,花园里不可避免的有蚊虫干扰,沈映感觉耳边有嗡嗡嗡的蚊子在飞舞,忍不住挥扇扇了两下,凌青蘅见状,低头从腰间解下一个香囊,递给沈映。

    “夏日多蚊虫,赵公子若不嫌弃,我这里有个香囊,挂在身上可以驱赶蚊虫。”

    人家一片好心,沈映也不好拒绝,接了过来,“那我就却之不恭了。”

    两人又天南地北聊了会儿,沈映见时辰不早了,便提出告辞,并和凌青蘅约定,下次有空再来拜会他。

    沈映离开了院子,从安郡王府出门,回宫的路上,仍在回忆和凌青蘅聊天的内容,凌青蘅为人清明豁达,与他聊天,受益良多,也不用像在宫里那样,为了维持皇帝的人设,还得故作深沉,和谁说话,都得说半句留半句,没有一个可以交心的人。

    马车行到宫门口,沈映从车上下来,没想到一下车就看到了顾悯站在宫门旁边,好像等了多时的样子,

    沈映奇怪地问:“这么晚了,你怎么在这儿?”

    顾悯朝他走过来,行礼道:“臣本想去永乐宫给皇上您请安,没想到万公公说您出宫去了安郡王府,臣不放心,便来了这里等您回宫。”

    沈映笑了笑道:“朕只是去找安郡王闲聊了两句,有什么不放心的。”

    “夜里风寒,皇上小心龙体。”顾悯解开自己身上的披风,抖了抖想给沈映披上,却被沈映抬手挡开了。

    沈映今天从凌青蘅那里解了惑,整个人身心俱轻,并不想身上多件累赘的衣服,“不用,朕不冷,好了,回宫吧。”

    说罢,便从顾悯身前走了过去。

    顾悯扭头默不作声地看着沈映离开的背影,鼻翼翕合了一下,空气中还残留着一些沈映身上的味道,除了平时他惯用的龙涎香,还多了一种陌生的香味儿,气味儿如兰似麝。

    他也注意到,方才沈映从马车上下来的时候,嘴角始终挂着一丝淡淡的笑意,仿佛心情十分愉快,腰间还挂着一个并不属于他的香囊。

    顾悯眼里的眸光沉了沉,所以今晚,皇帝去安郡王府上见了谁?

    第27章

    沈映心里本来已经决定了要和鞑靼人打这一仗,没想到两日后鞑靼人的使臣带着他们可汗的亲笔信进京求见大应皇帝。

    沈映在上朝的时候接见了鞑靼使臣,使臣向沈映说明了他此次前来大应的目的,是想为他们的可汗求娶一位大应的公主,只要大应愿意派出一位公主和亲,鞑靼可汗便承诺两国可修二十年秦晋之好。

    沈映还没来得及表态,便听到下面一人高声说道:“老臣恭喜圣上!”

    沈映的目光穿过从冠冕上垂下来的旒珠,朝下望去,说话的人是郭九尘。

    “郭大伴,朕何喜之有?”

    郭九尘道:“鞑靼慑于我朝天威,派使臣前来主动求和,若是能与鞑靼结亲,便可使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