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一 (第7/7页)
衣卫年轻挺拔,凛冽得像一把出鞘的刀,冷冷地说:“锦衣卫办案,内官监康平何在!” 杨贺站在檐下,看着那个年轻锦衣卫的面容,锦衣卫百户萧百年。上辈子,杨贺一手将他从一个小小的百户提拔成了指挥使。 萧百年一直很听话。 没承想,最后萧百年带着整个锦衣卫背叛了他。 杨贺一直想不明白,萧百年为什么会背叛他? 二人目光一对上,萧百年扬着下巴,说:“闲杂人等,退开。” 杨贺露出个笑,侧身说:“大人稍等,督公还在小睡。” 萧百年还年轻,远不如后来沉稳,冷笑道:“小睡?诏狱里睡吧。” 康平被锦衣卫从屋子拽了出来。他久居高位,许多年没有人敢对他这般怠慢粗鲁,当即气得面红耳赤,又慌又害怕,声音尖厉,踉踉跄跄地怒骂着,不经意地一抬头,就见杨贺在檐下对他笑,霎时间,竟起了满身凉意。 4 一切和上辈子发生的事没什么两样。 康平完了。 杨贺投司礼监李承德所好,不但将康平见不得人的账簿交给了他,还奉上了一匣子顶好的翡翠,将李承德哄得很开心,夸他聪明懂事。 翡翠是康平的私藏,他一倒,所有的东西都落在了杨贺手里。 有贵妃在皇帝面前美言,不过几日,杨贺身上的靛蓝内侍衫就换成了深红。 季尧第一次见的时候被晃了眼,杨贺本就肤白,衣裳是大红,描了暗金,颇有几分贵气,带着三分宦官特有的阴柔,还有五分张扬惹眼的漂亮。 正当太后丧期,杨贺手臂缠了几圈白布。 季尧笑盈盈地说:“恭喜公公高升。” 杨贺:“殿下见笑了。” 二人都在冷宫里,杨贺挽着衣袖,露出两截细瘦的手腕,黑色檀木食盒,白皮rou,活色生香。杨贺说:“今日殿下生辰,奴才不知给殿下准备什么,就备了一碗长寿面,祝殿下长寿安康,顺遂喜乐。” 4 他声音不高,季尧听着,只觉得温柔极了,仿佛有无边真情实意,忍不住恍了恍神,直勾勾地盯着那碗长寿面,杨贺搭在碗沿的指头白皙莹润,勾得他想囫囵地一口狠狠咬下去。 季尧开了口,语气很惊喜,又有些感动:“公公能来看我,我就很高兴了,”他不自觉地拿舌头顶了顶齿尖,心里像烧了团莫名的火,“杨公公真是……” 季尧抬起眼睛,眼里竟泛起了水光,低低道:“从来没有人对我这么好。” 杨贺看见他眼里将掉不掉的水珠子也愣了下,心想,怎么还真哭了? 他抬手摸了摸季尧的脑袋,说:“殿下的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面要凉了,殿下先尝尝吧。” 季尧:“嗯!” 他很乖地接过杨贺递上来的木箸,抱着碗就狼吞虎咽,半点都不体面优雅。杨贺一言不发,安静地看着季尧,季尧察觉了,抬起眼睛对他粲然一笑,有些少年的羞赧。 杨贺顿了顿,不自在地挪开了目光。 突然,他听季尧感叹似的说:“公公对我真好。” 4 “公公,你为什么对我这么好啊?” 这个问题,季尧问过,如今再问,像是不经意,又像是别有用心。 杨贺看了他一眼,少年一只手托着下巴,认真地看着他。杨贺垂下眼睛,说:“殿下是主子,奴才对殿下好,是理所当然。” 季尧定定地看着杨贺,一笑露出两颗虎牙,稚气又天真:“公公真好!” 杨贺也笑了笑:“这几天宫里不太平,殿下宫中,可还安好?” 季尧啜了口面汤,说:“我这儿是冷宫,除了公公,鸟儿都不愿意来——”他突然“啊”了声,想起什么,眉毛皱着,“前些天嬷嬷掉井里去了,还是银环jiejie去找她才发现的。早就同她说了,眼睛不好夜里就莫出去,要出去也不知提盏灯。” “侍卫捞上来的时候人都泡白了,死不瞑目呢,”季尧小声地埋怨道,“哎呀,可吓死我了。” 冬去春来,一岁又一岁,转眼已经是元贞八年了。 这是杨贺再世为人的第三个年头。 这三年里,杨贺掌着内官监,一跃成为天子近臣,再不是当初声名不显的小宦官。宫中人都道不要看杨督公年纪小,言笑晏晏的好相处,手段却狠毒至极,就是司礼监都要避他锋芒。 4 毕竟,司礼监李承德老了。 杨贺还未走近,皇帝寝殿里就传出砰的一声响,皇帝又发脾气了。 伺候皇帝的小宦官早在门口候着了,一见杨贺,如同见了救星,说:“公公,您可来了。” 杨贺是皇帝跟前的红人。皇帝脾气一贯好,这两年来因着外戚却屡屡发火,旁人都不敢捋龙须,杨贺却总有让皇帝开怀的法子。 “杨贺——”殿里传出皇帝的声音,“还戳在外头作甚,要朕去请你吗!” 小宦官抖了抖,杨贺脸色未变,抬腿朝里走,没抬头,跪地就行了个大礼:“陛下万安。” 季寰冷冷道:“万安——看看那些人的嘴脸,朕要怎么安?” 季寰不喜欢当皇帝,当初太后在时,他为了不忤逆太后,收着敛着,克己复礼,按着太后的要求去做个皇帝。 太后一薨,皇帝松了紧绷的神经,底下人不过奉上几件新鲜有趣的小玩意儿,皇帝玩儿得高兴,隔天御史台上奏的折子就送上来了。 起初皇帝不以为意,含糊揭过,却惹得戚国公不满。 4 戚国公是皇帝的舅舅。 外戚势盛,皇帝到底是帝王,没了太后从中斡旋,朝中矛盾如潮水般涌了出来。戚国公一向以皇帝亲舅自居,屡屡当众扫皇帝的颜面,皇帝忌惮外戚,反倒越发不耐和外戚亲近,就连对戚贵妃都冷了几分。 杨贺说:“陛下息怒,不过几个忤逆的臣子,不必为他们动肝火。” 皇帝瞪了他一眼,杨贺神色平静,看着皇帝笑,皇帝心情缓了缓,不高兴地坐了下去,烦躁道:“朕不过召了几个杂耍的入宫解闷,看看,都将朕说成什么了?当真没劲。” 杨贺赞同道:“他们这些人确实没劲。 “只许自己开心寻乐子,偏要陛下舍了七情六欲,断了喜恶去做圣人佛陀,其心可诛。” 季寰说:“就是见不得朕舒心。” 他抽了份折子甩杨贺脚边:“还有弹劾你的,你瞧瞧,一个个义愤填膺,爱卿啊——”季寰说着,笑了起来,“你在他们眼里都成了蛊惑君主、祸国殃民之辈了。” 杨贺弯腰捡了起来,没翻,有点儿委屈地将折子双手奉回御案上,道:“陛下,这帽子扣得太大了,奴才可担不起。” 季寰说:“知你委屈。”他拍了拍杨贺肩膀,一只手搭在御案上,兴致勃勃地对杨贺说,“前阵子你说的那个鲁班传人,可寻着了?” 4 杨贺道:“已在回京途中了。” “朕少时听太傅说,前朝骄奢,大兴土木修了问瑶台,里头景致极佳,囊括三十三楼,恢宏壮丽,可惜了,都被一把火烧没了。” 杨贺眨了眨眼睛,玩笑道:“陛下要再建一座?” 季寰哼笑道:“劳民伤财,朕要真建了,岂不是成了昏君?” 杨贺恭维道:“陛下圣明。” “不过,朕还真想见问瑶台再现世间,”季寰叹了口气,“别无他法,只好让人用木头雕刻,可朕总觉得宫里那些工匠雕出来的粗陋。” 杨贺说:“陛下放心,此人浸yin此道三十载,必不会让陛下失望。” 季寰展颜道:“贺之,这世上只有你懂朕。 “朕总觉得,上辈子朕与你亦是知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