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6 去吃席 (第1/1页)
自从在镇上做了早点生意,同村子里的乡亲们八卦的时间就少了,每日都在忙活着赚钱摊饼。 还别说这镇上的富户可不少,每日来他们家买几十份早点的都有好多人,导致他们家每天都要去买面粉,直接成了那杂货铺的贵客。 除了玉米饼,最近他们还新添了绿豆粥和南瓜饼,包子也有了更多的花样,擅长雕刻的祁衍会做出很多不同的馒头造型,有小孩子喜欢的各种动物形状,也有女孩儿们喜欢的各种小花图案。 就算比一般的馒头贵上一文钱,买的人也非常多,搞得林子瑜和祁衍两人根本忙不过来,还请了隔壁的方耀小哥儿做临工,一天五十文的工钱。 才一个半月的时间,起早贪黑的两人纯利润达到了五十两,不得不说这油条和油饼的利润高得厉害。 有了钱,他们又计划着自己买辆牛车,到时候在上面加快板子就成了牛板车,可以自己随时来镇上,平日里装点东西也很方便。 买牛车这事儿他俩并不怎么擅长,林子瑜又提了两斤rou和一斤酒去了二伯父家,他想让二伯父同他们一起去买牛车。 看着他们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过,曾经干瘦的小哥儿林子瑜也越来越白净圆润,心里只觉得高兴。 一路上二伯父就一直传授着买牛车的重要点,不得不说术业有专攻,听得一头雾水的两人到了贩卖牲畜的市场依旧不知道那一头牛更好,在两人眼里感觉都差不多,只是有的胖,有的瘦,有的装,有的矮,看不出太多的差别。 不过一刻钟,一直在和那商贩讨价还价的二伯父替他们买了一头价值十五两最后只付了十二两的一头强壮粗实的成牛,还得到了商贩送的木板。 至于安装木板在牛车上这事,林子瑜和祁衍自己都能干,没多久就在二伯父的点拨下完成了装牛板车这件艰巨的任务。 有了属于自己的牛车,两人能拖到镇上的物资就更多了,依旧还是临时的租位,但他们周围却多了不少卖早点的人,不过好手艺不怕别人惦记,吃过他们家的早点后,其他盗版就更加卖不出去,久而久之就散了,只剩下他们家依旧红火。 已经长老的玉米也到了可以收获的时刻,特意给镇上的客人告了两天假,专门回家收割庄稼。 被晒得枯黄的玉米杆也不浪费,都用镰刀砍回去一捆一捆地扎起来,堆在柴房里,等到后面冬季再来烧。 收玉米时,那有毛刺的玉米叶子让两人吃了不少苦头,又热又养的身体简直是折磨人的酷刑,可作为村里种地的普通人还是得尽早习惯,毕竟他们并不打算搬家,只想在这村子里度过余生。 收回来的玉米都晾晒到后院里,因为他们家种的玉米不多,不需要去村子里那块公共大晒场。 连续放晴的天气让曝晒的玉米很快就能从棒子上面剥落,白天就在家翻晒玉米,晚上就把可以剥落的玉米用手慢慢剥下来。 还好他们穿越的这两具身体都是干惯了农活,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痛苦,除了手心有点红肿疼痛外,其他也没有太多苦楚。更何况这玉米既可以打成玉米面自己掺在米里,也可以到了冬天没什么粮食时给大棚里的鸡鸭吃。 收完了玉米,两人又去了镇上卖早点,不过两天没来,镇里的客人热情得可怕,八个十个地买,生怕他们明天又忙不来。 他们卖早点卖了一个月,赚了一百两银子,刚踹在手上没几天就被林子瑜拿去买了地,一块上好的水田十两银子,买了三块。旱地八两银子,买了五块。还有他们家门前的小池塘也花了二两银子。 刚到手的钱又没了,不过有了地让两人都特别踏实,他们可以多种点其他村子里没有的经济作物。 当他们赶着牛车回村里时,许久不见的二伯母突然递来消息,说是家里的有喜事,家里的小女儿找到一门好亲事,是村里还不错哦人家,特意让他俩去送礼吃席。 于情于理两人都没办法拒绝,不过他们也不当冤大头,而是去打听了一下像他们这样的关系该随多少礼,后面得出最多的就是一两,可他们又想到经常找二伯父帮忙的事,便随了二两银子去吃席。 村子里接亲,只要有牛车就是很有面子的事情,那接亲的男人个头不高,身材粗壮,看上去就是个干活的好手,就是性格有些严肃,不管他那二伯母怎么嚷嚷,那男人都面无表情地不搭话。 接亲走了,二伯母家就开席了,不同于他们两成亲时的冷清,二伯母家来了许多人,至少坐了十几桌。 吃席的菜讲究着好寓意,所以猪头rou和肥五花,梅菜扣rou等荤菜也不少,素菜大多是日常所见的豆腐,土豆,白菜,各种瓜类,味道还算不错,毕竟二伯母家喊的是村子里出了名的会做菜的张大婶。 林子瑜同村长夫人他们坐在一桌,祁衍则和村长他们坐在一桌,不怎么爱喝酒的两人只是习惯性假笑,然后在别人的聊天中一个劲吃菜,还不等他们酒喝完,两人就同乡亲们告了别回到了家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