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章、偏爱 (第2/2页)
收留了我。班主耍刀的,我做过屠夫,会使刀,就在杂耍团里跟他练双刀。”韩临挠挠头发,又说:“耍得不怎么样啦,就是我那时候小,可以做噱头。” 上官阙心道你如今也不大。 “杂耍团五湖四地跑嘛,途径姑苏的时候,有个人来看我耍刀,看了好几场,我们要离开姑苏那天他来找班主,说我有天赋,他可以写封信举荐我到临溪学武。我不想来,我刚出来的时候被这种人骗过。但班主让我来,他说他知道那个人,是前临溪掌门的二弟子,名头很响,不会有错。他没什么可教我的了,我不该浪费在他那里,还给了我路费,让我来临溪。” 上官阙听了,侧头想了一下,道:“你真是遇上了好人。” 韩临高兴地说:“是啊,我运气特别好。” 风从窗户吹进来,云层也被风吹开,月光照到床上,上官阙这才看清他背上崎岖纵横,布了很多旧疤。也是,杂耍团从来不会等人成长。 话虽如此,上官阙与韩临比试仍是不留情面。 他师父从小教他,把每一场较量都当生死局看,生死局会迟来很久。 韩临的未来远不止于此,他想要韩临同他一道看高处的景致。 他对韩临也照这样说了。 韩临怔了半天,忍笑开口:“你们师徒两个……都这么说话?” 在山上韩临吃得饱,个子就长得快。男孩子这个年纪正是长个的时候,可韩临窜得着实有些吓人,有时上官阙会疑心好像一个晚上过去,韩临就要长高一指。夏天打擂台时穿着还显大的衣裳,到秋初,裤腿就高出脚面长长一截。 山上少年的衣服都是父母托人寄来的,所以韩临没得换。 有天夜里指点过心法后,上官阙叫住韩临,让他试试床头搁着的旧衣裳。 韩临忙推手说:“不用不用,师兄的衣裳贵重,我这么脏,天天土里来雨里去,糟蹋了。” “我娘专门裁的布、盯着码的线,不贵重,很结实,练武时候穿最好。这段日子我长高很多,这几件早穿不上了,放着也是放着。” 韩临听话试了,没成想还是太大,裤腿都直拖地。 “前一阵师父找了裁缝,今天刚给我送了好几套,还有冬天穿的,我衣裳够穿。”韩临把衣服叠好放回去,掉回头时又悄悄说:“师父让我别张扬,问就说是远房亲戚送的。师兄你别跟别人讲,不然他不好办。” 谢治山为人素整,不好奢侈,身上衣服不知穿了究竟多少年,一派掌门,内里衣裳经常能瞧见有补丁的痕迹。 上官阙正看着信,听了只将嘴角勾了勾,心想:“又不是发达了,哪里会平白无故多出个亲戚?山上都不是傻子,谁看不出谢治山最疼你。” 不止衣服,谢治山隔个十天半个月的,还会把韩临拉去他屋里开小灶,给他喂吃的,瓜果蜜饯,rou脯鸭脖什么的。整个临溪就没谁不知道。 如同每一个师父一样,谢治山也会偏心。人之常情,也好理解,一派掌门,向来最关紧的便是四个字——“继往开来”。 韩临虽不是能当一派掌门的料,但此前临溪这新一代弟子中,并没有哪个异常出挑的。独苗自然要倍加呵护,尽管韩临的天资是到江湖拼杀已是板上钉钉。 但转念去想,培养不出稳健的掌门人,培养出个搅动江湖的风云人物也是不错的一件事。反正暂时没有第二个选择,掌门培养可以以后再说,反正谢治山正值壮年,人还硬朗。 上官阙听师父说过他这个大师兄,拜入师门很早,本分老实的主,脑筋不灵的死刻板,从前抓师兄弟们偷溜下山就他从不手软,外加刻苦勤勉,有些真功夫。他们师父当年最喜欢的也不是谢治山。偏巧,比得过大师兄的,如他和二师哥,都志在四方,不是能托付师门的,其他能托付的,武功又都不及大师兄。 不仅吃穿用住对韩临多用心,谢治山在教韩临刀法上也花了很大心思。 韩临说拿着举荐信上山,第一次见师父时,师父看了信后给了他一把木刀,让他随便耍两手。耍完后,谢师父那张向来平静无波的脸上也没起什么动静。 韩临看了心里慌,怕他赶自己下去。杂耍团早不知道到哪里去了,他怕再流浪,于是连忙说:“学不了武,我也还可以做杂活。” 谢治山只吩咐下去,让人给他腾个铺位。 起初谢治山对韩临没比别人特殊到哪里,唯一的不同是发觉他看不懂心法课本,是由于不识字,便带韩临去找了这里教辨识药材的先生,从此韩临多了一门识字断句的课。而且由于山上不认字的人很多,这门扫盲课后来很多人都学。 半年后韩临才知道起初这点不同究竟是什么用意。 很多不知道压箱底多少年一股子潮味的刀法书、内功经,谢治山一本接一本的让韩临背。他也不点拨,厚厚一沓,只是让韩临死背,要求说出一个招式就能立即想起来插图和描述。 师父的命令,韩临不敢违背,就那样一点看不懂的死死记了半年,懵懵懂懂记到上官阙到临溪。 其实擂台比武之后,上官阙就有点犯琢磨。 据他所知,韩临到临溪刚满一年,和刚入师门一年的人一样,都还在学师门里入门的东西,刚接触到心法的门。在擂台上韩临虽然不体面,但有些招式其实很有说头,并不是现在学到的那些。 直到知道这一茬,让他在面前背一通这半年来死记的东西,上官阙才明白原来是这么一回事。 可能人对有些东西的讨厌是与生俱来刻在骨子里,韩临很能吃苦,但非常讨厌背书。见韩临背书背得实在痛苦,上官阙劝说这是为了你好,趁现在脑子好,心思少,脑袋空,先背了再说,往后师叔一定还会再细致教。 临溪每月都有一次考试,由师父亲自考教每人这月的成果。这日子定在十六,而韩临每月自初一就开始生不如死。 别的弟子根本不用接触的东西,韩临被迫多学的,也一并要考。而且谢治山对他尤其严格,严格到了苛刻的地步。 别人做到六成就能安稳过的,韩临需要做到九成才能通过,还要被师父骂,说最近是不是懈怠了? 谢治山对于上官阙和韩临两个日日并肩相当高兴,绝口不提上官阙把他最引以为傲的徒弟摔打得整日浑身伤的事。上官阙明白他的高兴,自己最前途无量的徒弟和当今的天才新秀日日较量,这是最理想的事。 上官阙偶尔也会想,若是韩临没端着洗衣盆自己走过来,师叔也要亲自出面把他俩捉对搁在一块。 当然后来他也这么干了,没过半年就借重调学舍之名把韩临安排住在上官阙的隔壁。 因韩临的宣扬,同龄、甚至年长很多的师兄都来向上官阙请教心法,请教动作该如何避。教他们不难,况且师父给他一年的心法,他差不多已全部融会贯通,便很乐意去教。 从教的途径中也能领悟到不少东西,窥探常人的想法,而另辟蹊径增进自己,这便是他所学心法的核心之处。 当然大部分时间还是与韩临厮混到一块,指点他的得失,他成长得很快,连带着上官阙都隐隐有些成就感。 日子就这么紧巴地过着,后来又一脚插进来个挽明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