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七章、他编 (第2/3页)
将这宅院打扫了一番。 二人打扫时听说主人都住了有半月,不免对这满目杂乱的里院吃惊:“燕大夫你这半个月怎么过的?” 挽明月总不能讲不准备常住,留个把月将人带走就算了,只笑道:“眼不见心不烦。” 这些天来,挽明月粗略打听了韩临四周的人物,对这二人也有些了解。这两个高壮男人是对兄弟,其中稍年长些的那个在茶馆做活。 挽明月知道他们常年在稻田里,患有风湿,将家里防治腿疼的药拿出来分给他们,借此聊开了。 弟弟去打扫伙房前十分感激地对挽明月说:“老板娘这回卖茶带去的那个年轻人,又瘦又没力气,我大哥成天担惊受怕的。今年我大哥是风湿犯了,没法跟老板娘一块去蜀地,以往都是我大哥去的。” 挽明月本欲到青年身边去讨人嫌,听了这话,立时有了新主意。 茶馆那位留在院内打扫,还讲笑话似的说了下午茶馆里那出事,对挽明月道歉说小闯太冒失了。 “不过燕大夫你那阵子的行迹太叫人犯嘀咕了,之前几次这样的都不是什么正经人。有些过分的都被小韩打了一顿。” “他和我一个老朋友长得太像了。” 茶馆的那位像是听多了这话,摇头一脸不信。 挽明月于是指了指小腹:“他这里应该有一道疤,汤勺的形状,针脚很工整。” 茶馆那位的同僚脸色忽地有些变了。 挽明月笑了一笑,望向默默缠弄角落蛛网的青年:“不过他如今还能打得了人?” “能啊。”兄弟里的弟弟把柴火往外搬,出门就听见这话,没多想,从柴火里抽出一根木棍,叫说:“小韩,过来给燕大夫使一手。” 青年没过来,只说:“曹二哥,我那些拳脚又不高明,使出来丢人。” 曹二哥笑了两声,也没强求,临拐回去前道:“不瞒你说,我也练过两年功夫,小韩那些把式使出来就跟花拳绣腿不一样。” 挽明月点点头,曹大随后把二弟支走,转而对挽明月道:“你以前真认识他?” 挽明月望了望忙碌铲垃圾的青年:“我认识的那个人和他长得很像。” “你找的那个人是你的仇人吗?” “他小腹的伤是我亲手缝的,总共缝了十五针。”挽明月反问:“我要是他的仇人,何必要费心救他?” 由于全对得上,曹大思忖一番,又看他和善,拉他到隐蔽处,回忆道:“那年雨多雾也多,我跟杜娘从川蜀回来,在山里迷了路,糊涂地四处撞,刚绕回正路,就见前头地都是红的。小韩在地上躺着,像是遭了仇人劫杀,手边是断刀,浑身的血窟窿,尤其是右手,给砍得能见到骨头。那时候小韩还有点气,杜娘执意要救。” 后来出了山,看伤势猜到青年有大麻烦,他们也不敢声张,找认识的老郎中给他治伤接筋,期间回过头去,见下了几次暴雨,血迹已没了,他们就将四野落下的残兵断刃收拾干净。那时候风声都紧了,他们没在那地方久留,正好为了防山贼劫车,车里有储茶的夹层,就拆了几块板,在夹层里铺上褥子,把青年藏在那里。 挽明月听到这里打断道:“他那时候就失忆了?” “说不准。”曹大摇头:“他昏了八天才醒。问他只说自己姓韩,醒着的时候就盯着自个儿右手发呆,旁的再没说过一句话。” 挽明月若有思思:“听起来他那时候倒还记得。” “后来他脑子进了水。” “嗯?”挽明月一时没明白。 “他轻生投过河。”曹大说:“给救上来之后,就像换了个人似的,连自己姓什么都不知道,捞他上来的好心人问他名字,他只看着那片很深的溪水。好心人就试着问他是不是叫溪,他说有点印象,好像很重要。韩溪这名字就是这么来的,究竟真名叫什么,倒真没人不知道。我看忘了好啊。” 话到此处,也不知怎么的,青年忽然神不知鬼不觉地站到他们二人身后。 “你们在说什么?” 曹大真把挽明月当成了被青年遗忘的朋友,亲切地撮合:“跟燕大夫说你的名字怎么来的。你们聊你们聊,我去忙。” 挽明月对韩临装糊涂本是十拿九稳,如今听了曹大这故事,对他失忆这事倒真有几分半信半疑了。一想到韩临曾轻生过,后背更是没由来的一阵寒意。 不过还是有二人串伙骗他的可能。 如此思考着故事的真伪,青年已经收完了尾,挨过来朝他要钱。 挽明月问他:“你当真记不得了?” “失忆难道是好事吗?” “试想一下,你从前仗着别人的喜欢,逼人家做不愿做的事,本以为从此阴阳两隔天各一方,”挽明月扼腕叹息:“却阴差阳错又撞上面。难堪不难堪?别提多难堪了。这时候失忆最好使,一句我不记得就能打发人家,人家因为念旧情,还不舍得戳破你。” 挽明月注视着韩临的脸色,见他神情麻木,叹了一声,取出碎银扔给他,摇头笑说:“世上哪里还有这样的好事。” 青年单手接住碎银,只掂了掂斤两,没理会他,转身走了。 …… 深夜的敲门声尤其响,青年披着衣裳拽开门,见到门口的人,表情扭曲了一下,合手就要关门。 挽明月只用一只手挡住门,脸贴在门缝:“不能收了钱就翻脸不认人吧,收下尾嘛。” 青年缩在门后抵着,身影透露出一丝怯意,低着头哑声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