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421、脚踏实地,调查分析 (第2/2页)
如此一来,风气就坏了。 风气的问题,徐阶是考虑到了的,所以他不断派遣“钦差”去各地纠风,但就像王安石变法的时候一样,王安石也喜欢派御史巡游各地,纠风正法。 但,没用。 亦或者说,治标不治本,最开始大家还当回事,后来没有真正解决问题,两回三回,也就没人期待了。 当习惯之后。 人们对于徐阶的热情也会消退,暴露在广大农村面前的,是迷茫,而新的秩序混乱,旧的秩序开始复辟。 家族宗法开始重新登上舞台。 很多事情是已经发生的,很多事情是有了苗头,将要发生的。 不管如何,张执象不认为徐阶的变法成功了。 虽然农村混乱,但城市内,却做得很好,几乎所与人都在夸徐阶,更是认为徐阶是有史以来最出色的圣人。 他们坚信按照徐阶的道路走,大家就会拥有美好的明天。 至于农村面临的混乱和艰苦? 困难是一时的,不过是“技术水平”有问题罢了,等整顿吏治,大家知识文化水平提上去了,就解决了。 农民穷苦? 没关系,那都是生产力不够,等生产力发达了,大家就都富有了。 张执象写写停停。 不管如何,三个月过去,田亩归私的那些村子,就是不同田亩归公的村子发展的好,毕竟一个重点是内耗的团体,如何比得过人家齐心协力的团体。 夜里挑灯着书。 王绛阙送汤圆过来,许多资料都是她一手整理的,所以她再明白不过,拉椅子在一旁坐下,说道:“徐阶最大的问题就是这场变法徒有其表。” “他并没有在民众的思想上做出实际改变。” “他只是强行让百姓换了种生活方式而已,同时他还强调奉献和忍耐,提倡艰苦奋斗,让资本能够最大程度的增密,所以他们工业化的进程已经远远超过了我们。” “工厂可以说是遍地开花,各种项目上马。” “本质上。” “这是披着变革的皮的,一场工业的狂欢。” 张执象点了点头,说道:“徐阶不介意有代价,而有些人成为了代价却不自知,在普罗大众面前,工业带来的生产力变法是翻天覆地的。” “他们惊叹这种伟力,然后如痴如醉。” “徐阶要的就是这些,他自己知道结症所在,所以凭借影响力威压着,保持一定的脆弱平衡,其余的只要工业发展足够就行了。” “徐阶不怕变质,所以尽可放手去粉饰太平。” “纵使若干年以后,人们的记忆也会美化,将会给徐阶套上各种光环,神圣无比。” 不仅仅是粉饰太平。 徐阶会扩大民主和公平,然后指责和干涉朝廷的做法,他们甚至会组织追杀,到北边的地界上去“惩恶扬善”。 对此。 王绛阙感慨道:“以前是士绅往南边跑,现在是往北边跑。” “戏剧化之余,也是两边的差异性的直接表达,徐阶不分青红皂白的把人都杀光了,赶走了,手上能用的不过是那些真正的寒门士子,是那些耕读传家,没有在均田和变革中受到影响的那部分士子。” “他们数量虽然不小,但在才能上还是有些含湖的。” “虽说治国的话,一县之才就足够了,但那是过去的模式,过去的王朝皇权无法下乡,乡村基本上是士绅自治,所以不要多少人才。” “可变法以后,官府责任无限扩大,早已不是原本的一县之人才,就可以满足需求的。” “而是农村是作为广阔天地,需要大有作为的。” “几乎村村都要有能拿主意的人才才行,而规划发展之下,一乡一县,又要眼光更加长远,道德更能服众的英才。” “然而。” “且不说大明这一千多个县,就说广大农村,整个大明有两三百万座村落。” “徐阶是没有办法,在基础矛盾存在的内耗情况下,有足够的人才治理如此广阔的疆土,并维系变法的成果的。” 跑的不仅仅是士绅,还有南方的官员。 徐阶点燃的大火,他是控制不住火势的,他向士绅宣战的同时,基本上整个江南的官员都开始了逃亡,没有谁愿意留下来等死。 这些人其中的很多过去贪赃枉法,欺压百姓,有很多罪行。 这些人也不是什么多厉害的人才。 但,瞬间的真空是问题的主要原因,几乎顷刻之间,整个江南的官府系统就崩溃了,徐阶需要完成重新的搭建,可以说是要耗时耗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